这一政策并非突然之举,实则是行业发展多种趋势下的必然选择。
近年来,保险代理人队伍经历了剧烈震荡,从近千万人的 “跑马圈地” 式扩张,到如今仅剩约 200 万人,数量呈现抛物线式变化。然而,在代理人数量锐减的情况下,2024 年我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却达到 5.7 万亿元,同比增速显著提升。这一现象表明,靠人力驱动提升业绩的模式已难以为继,行业正朝着增优培优、打造 “三高” (高素质、高绩效、高品质)队伍的方向转型。

同时,“报行合一” 政策的严格落实以及降本增效的发展大势,也促使保险公司调整人力结构。部分寿险公司存在的 “内勤化” 合同制销售人员,存在身份职责模糊、用工成本高、合规与财务压力大等问题,推动内勤人员转型为个人代理人,既符合佣金透明化和费用精算化的改革方向,又能降低公司固定经营成本。
不过,对于保险内勤而言,转型之路并非毫无顾虑。长期稳定的工作内容和收入,与保险销售高要求、高风险、收入浮动大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,许多人对转型充满迷茫和担忧。对此,专家建议保险机构通过加强制度建设、提供过渡期保障、完善支持系统、用好配套政策等措施,帮助员工顺利转型。
已经成功转型的保险代理人张女士分享了她的经验,她认为转型虽面临挑战,但也带来了开阔眼界、灵活工作生活等诸多机遇。虽然初期可能面临展业困难、收入不稳定等问题,但只要调整好心态,依然能在新岗位上取得成绩。
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内勤转型将是一个渐进过程。短期内,转岗规模预计不会太大;中长期来看,随着行业持续变革,转岗将成为优化人力结构的重要手段。头部险企可能率先试点,未来 3 至 5 年,内勤转销售占比或达 5% - 10%,但大规模转换的可能性较低,更多是作为行业人力结构的补充性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