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宁波举办的第二届四明保险论坛暨中国保险学会 2025 年学术年会上,金融监管总局首席风险官向东的致辞,勾勒出我国科技保险的蓬勃发展态势与清晰前行路径。作为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金融工具,科技保险正以高增速、广覆盖的姿态,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。
一、行业发展势头强劲,数据见证成长
“十四五” 时期我国保险业实现跨越式发展,保费收入达 25 万亿元,较 “十三五” 时期增长 36%,累计赔付超 9 万亿元,增幅超 60%,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愈发稳固。在整体行业稳健发展的背景下,科技保险成为亮眼增长点。
2024 年,全国科技保险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保障超 9 万亿元,险资投资科技企业规模突破 6000 亿元。2025 年前三季度,科技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 30%,大幅跑赢行业平均水平,彰显出市场对科技保险的强劲需求与行业的良好发展韧性。
二、三重机遇叠加,开启发展新篇
科技保险的快速发展,离不开多重利好因素的协同赋能。在科技成果供给端,2024 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 3.6 万亿元,较 2020 年增长 48%,关键领域实现从 “跟跑” 到 “并跑”“领跑” 的跨越,海量科技创新成果为保险服务提供了丰富应用场景。
产业创新层面,我国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 50 万家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 14万家,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“保险+”模式得以渗透到各行各业,催生出多元化的保障需求。政策支持方面,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首位,部委与地方政府配套政策陆续出台,为科技保险发展注入强劲政策势能。
三、三维发力,构建中国特色科技保险体系
面对高风险性、弱可保性、技术难度大等行业特性,我国正从政策、服务、生态三大维度,探索科技保险发展新模式。政策体系建设上,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多部委制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,统筹科技、产业、金融、财税政策,同时鼓励地方推出保费补贴、税收优惠等差异化支持措施。
服务体系构建聚焦专业能力提升,一方面着力培养懂保险、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,另一方面打造覆盖重大技术攻关与中小科创企业的全链条产品体系,通过共保体模式服务关键技术突破,运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优化核保理赔流程。生态体系建设则以数据整合为核心,推动保险数据平台搭建,健全多主体风险分散机制,培育科技成果转化、知识产权评估等第三方配套机构,筑牢风险底线。
科技保险既是科技创新的“稳定器”,也是保险业转型的“加速器”。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、市场需求不断升级、服务能力逐步提升,科技保险将在支持科技自立自强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金融动能。
提交邮箱,我们将定期为您提供关于RFP认证的最新资讯